导入数据...

登录.png

2013年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四川师范大学初中英语班(第三期)简报第一期

2013年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四川师范大学初中英语班(第三期)

 

 

简    报

 

第1期

 

 

 

--------------------------------------------------------------------

顾    问:孔令翠 张小平

主    编:周喻星

编    委:何斌 郑丽丽 陈燕

编印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编印时间: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三日

报    送: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

抄    送:四川师范大学校内兄弟单位

发    送:培训专家、参训学员


目    录

 

 

培训简讯

2013年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四川师范大学初中英语班开班仪式…………2

英语学困生转化与偶像崇拜……………………………………………………..3

漫谈英语教学中的“What”and“Why”………………………………………………4

初中英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6

初中英语磨课工作坊  …………………………………………………………… 7

学员风采  ………………………………………………………………………… 8

 

 

 

【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的心得体会……………………………李连华  9

感悟 ……………………………………………………………………… 熊定英 11 

………………………………………………………………董胜虎 11

关于学习磨课和跨文化意识的心得体会 ……………………………… 蒋万兵 13

 

【国培掠影】………………………………………………………………14

 

 

 

 

 

 

 

 

培训简讯

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四川师范大学初中英语班(第三期)开班仪式

 

2013年10月11日上午8:30,2013年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四川师范大学初中英语班(第三期)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教学楼C206举行了开班仪式。本次开班仪式由班主任周喻星老师主持,出席开班仪式的领导有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孔令翠、党委书记王泽兵、副院长金黛莱和院长助理张小平。首先孔院长向学员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同时祝愿这次培训圆满成功!接着学员代表广元市利州区教研员解学英老师作了表态发言。各位学员对此次培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相信这次培训会顺利开展,圆满成功!

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第三期)

英语学困生转化与偶像崇拜

              ----孔令翠教授讲座

开班仪式后,孔令翠院长作了《英语学困生转化与偶像崇拜》的精彩讲课,案例典型,语言形象生动,引人深思。孔令翠教授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他说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任务。首先,作为一个初中英语老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其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重要策略。

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第三期)

漫谈英语教学中的“What”and“Why”

               ----周喻星副教授讲座

10月11日下午14:30--17:00在教学楼C206,培训班班主任周喻星老师为各学员做了《漫谈英语教学中的“What”and“Why”》的讲座。周老师引导学员对语言包含的主要内容、学习的主要理论、学习风格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等概念进行了理解与讨论。在讲座过程中,周老师充分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或回答问题,或讨论,或参与活动,让学员从做中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员体会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与重要性。学员们都表示,这堂讲座让他们收获良多。

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第三期)

     初中英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王泽兵书记讲座

    20131012上午在C304教室,王泽兵书记主讲了“初中英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告诉学员们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尤其是关于老师能力层次的划分:巫师、庸师、经师、能师、名师、大师更是切中教育的时弊。

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第三期)

初中英语磨课工作坊 

     ----郑军老师讲座

   2013年10月13日上午的讲座是由成都外国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郑军教师讲授,听完之后,学员们很有收获。收获之一就是“磨课”,可以说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这样“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另一个收获是她又给我们讲授一堂关于新课标背景下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使我们意识到培养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文化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拓宽渠道。

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第三期)

学员风采    

                                 ----杨雯、刘元福老师等成果汇报

     2013年10月12日下午,两名学员代表陈洪亮、杨雯讲析了英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甚善!1013下午,学员代表刘元福、解学英、相国伟、王永芬、王飞雨、蒋洪波做了成果汇报。他们详细介绍了从2011年开始,在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接受短期集中培训的变化以及心路历程。引起了很多学员的共鸣。

【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的心得体会

      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初级中学  李连华

今天听了孔令翠教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的分析使我感受很深。

首先,孔令翠教授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人往往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变得越来越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呢教授认为,应做好如下几方面。作为一个初中英语老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把自己对英语、对人生、对生活深沉的爱和理解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最真实、最美丽、最张扬、最健康、最阳光而最富有独特激情的东西展现给学生。其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重要策略。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二、“模仿”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说到模仿,孔教授说我们一般想到的是发音,确实纯正的发音会给人们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别人也会对你的英语水平刮目相看。

要突破语音关,他说先要明白单个音素的发音方法,在此基础上把握连读、弱读等在口语表达时的语音现象,进而练习语调和节奏。练习时最好模仿原声录音,有条件的还应录下自己的发音,与原声进行对比,这样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纠正发音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唯有耐心、细心和恒心,才会有进步。

 三“毅力”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孔教授指出语言学习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你永远不可能像许多广告上许诺的那样几星期、几个月内就能学好英语,越学到后面越需要更多的努力,越需要挑战毅力。

  学生要面临无数次的失败,要承受许多心理和生理压力。一次次地重复这样的失败,的确带给学生很多的失望甚至是绝望。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认为记单词是一件幸福愉快的事。此时此刻,学生最需要的不是老师的专业知识或者一道题的标准答案,而是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用精神去感染他们,用希望去激励他们坚持下去,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孔教授要求学员把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用格言,人物励志、幽默和笑话驱散、减轻学生的痛苦和压力,缓解学生的疲劳,让他们在艰难跋涉中感到快乐,从而淡忘学习所带来的紧张和疲劳。通过孔令翠教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的讲解使我们找到了走出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的出路和办法。

 

 

                           感悟

                          广汉市雒城二中     熊定英

2013年10月13日上午对于我们组的成员来讲,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这堂讲座是由成都外国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郑军教师讲授,此活动我们全体成员的收获之一就是我们组全体成员听了初中英语磨课工作坊觉得“磨课”,可以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这样“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另一个收获是她又给我们讲授一堂关于新课标背景下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是我们意识到培养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文化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拓宽渠道。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拓宽学生获取外国文化的信息渠道,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留心积累有关知识,这样既能多了解一些国外文化,又能使学生扩大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视听教材以现代化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如观看有关音像节目,欣赏教学光盘和登录有关网站等。

                                      

 

 

                        董胜虎

 

通过2013年10月12日上午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泽兵教授主讲的“初中英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学习,我深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个人认为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关于学习磨课和跨文化意识的心得体会                                   蒋万兵

 

磨课,作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上午郑军老师的讲解下赋予了新的意义。不反对supervisor,而且对Mokeree都作出了新的要求。作为supervisor,不仅要对Mokeree提出意见和建议,还要和Mokeree进行讨论,互相交流;作为Mokeree在接受supervisor建议的同时,还要与同级的一线教师进行交流。

    每个国家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学习语言,不仅仅是语法的学习、语音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要用该语言进行交流,在这里就不得不注意各国文化上的差异。没有跨文化意识,就可能在相互交流上产生障碍甚至造成误解。所以在学习语言方面要注意文化方面的差异,要具有世界意识。但是这并不是说要盲目的学习外国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们根在中国,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承下去,就如郑老师所说:“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get local culture across”。

 

 

 

 

 

【培训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