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登录.png

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第四届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高端论坛暨语言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2-12-05 16:00:00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查看:2467

图片 1.png

12月3日至4日,由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师范类院校委员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的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第四届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高端论坛暨语言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国际国内10余综合类院校、17所师范类院校,32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新时代、新师范、新外语——‘立德树人’背景下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的发展与机遇”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对话,共商新时代、新师范背景下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的大计。此次论坛以线上形式举行,共有29场主旨发言,“云参会”及观看直播人数达1000余人次。

微信截图_20221205213807.png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曹曦颖主持。首先,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汪明义致辞。汪明义在致辞中介绍了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情况及外语人才培养成效。他指出,本届论坛对不断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改善外语学科师范人才教育培养质量,催生师范院校治理革新内动力,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体系,具有极为关键的理论研究指导和治学育人实践意义。汪明义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师范院校应当担负培养高素质教师、领军人才和大国良师的国家任务和时代使命,不断强化师范院校“师范为本”的办学定位,优化师范专业设置,加强一流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一心一意做好教师培养工作。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广泛吸收借鉴各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协同合作、优势互补,积极探索构建师范院校命运共同体,围绕做强、做实、做特教师教育进行积极探索,加快推进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造就新时代“经师”和“人师”统一的“大先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微信截图_20221205210320.png 

随后,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副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王雪梅教授致辞。王雪梅代表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联盟自成立以来开展的活动和工作进行了介绍。王雪梅对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领导和会务组表示了衷心感谢,对参加此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谢意,对线上参与观看论坛的老师同学表示欢迎,最后预祝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主旨论坛阶段,共有29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发言。

图片 4.png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师范类院校外语专业建设与未来外语师资专业素质的培养”。他从中国外国文学的研究、语言学研究、翻译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五大方向出发,强调师范类院校外语专业除培养学生具备外语专业应有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之外,更要着力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修养和跨文化比较能力,为我国培养外语专业高端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图片 5.png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龙湖领军人才龚亚夫教授以“超学科的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课程”为题进行主旨发言。他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基于对语言本质的思考,提出以教师教育的新内涵为旨向、以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及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作为分析单位统摄教学设计和实施、以考察学习者任务达成度作为评价的课程范式等来构建中小学英语教师超学科课程培养体系。

图片 6.png

香港浸会大学威廉·利特尔伍德(William Littlewood)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协作式任务——语言教师的教学工具”。利特尔伍德教授结合洛尔蒂的“学徒式观察”理论,分析了新教师倚重经历经验学习的心理模式,深入研究了中国学生的职前培训中活动模式的运用,说明了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协作任务可以有效促进经验知识与接受知识相互积极影响。

图片 7.png 

清华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曹莉教授围绕“文学与大学——以F·R·利维斯为例”展开发言。她以20世纪英国文学批评家和教育家F·R·利维斯为例,围绕大学何以成为寄托和践行文化和教育理想的一方阵地,文学及其批评何以成为一个思想的学科,一个培养心智、传承文化、甄别价值、审视文明的学科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片 8.png

在题为“外语学科与专业的新布局和新趋向”的主旨发言中,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对外语学科新目录进行了分析,指出学科和专业发展应该对接国家需求、适应时代需求,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和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具有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人才,全面提升外语学科和专业建设质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图片 9.png

在题为“从师范专业认证看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的主旨发言中,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师范类院校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强调,师范类院校应根据新时代国家对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英语教师队伍。

图片 10.png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的主旨发言题目为“基于能力培养的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改革”。他指出,英语专业文学课程应基于“文学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培养进行课程改革,即在世界文学格局中开设英语文学课程,以作品为平台聚合文学知识理论方法,与其他知识领域课程协同推进“国标”培养规格达成,突出对学生文学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图片 11.png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谢世坚教授围绕“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系统性建设的思考”展开发言。他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应该从全局着眼,把课程思政建设纳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指标体系,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流课程的重要指标;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构建系统性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图片 12.png

在题为“变化中的外语学科及其未来发展”的发言中,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对外语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外语学科及外语教育未来发展的前景,提出了在外语学科发展过程中要厘清外语专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具有多语能力,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学科融合和跨学科研究。

图片 13.png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教授的主旨发言题目是“区域国别研究/学与外语学科人才培养——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他重点分析了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学交叉融合的发展脉络和时代需要,深入思考探究了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学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以及研究与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111.png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周桂君教授围绕“产教融合视阈下翻译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进行了主旨发言。他分析了各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分享了东北师范大学翻译实践基地建设经验,为外语高校如何促进“产教融合”,有效提升翻译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实践路径。

图片 15.png

在题为“林语堂的多语成就及其教育启示”的发言中,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全国教授对林语堂的生平及学习教育经历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当代外语教育要重视学生多语能力发展、多语书写艺术和文化文学传播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图片 16.png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谷红丽教授的主旨发言题目是“构建‘一核四翼’课程体系,促进新时代英语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她以华南师范大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的教育实践为例,深入分析了“一核四翼”课程体系的机制构建与育人成效,为新时代外语师范人才质量培养提升提供了有力借鉴。

图片 17.png

在题为“构建与社会深度融合的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旨发言中,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卓教授以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专业一体化”外语人才培养改革、双语双科卓越师范生书院制培养模式改革为例,指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要创新外语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实现外语师范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等的观念重构、结构改造、模式再造和技术手段升级等,大力培养具有跨学科素养的卓越中学英语教师。

图片 18.png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美馨教授的主旨发言题目是“多学科协同的中非双向传播实践与研宄——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她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特色学科发展为例,分享了完善多学科协同机制,推进中外双向传播实践与研究,促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特色发展的经验。

图片 19.png

在题为“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思考”的主旨发言中,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艳钰教授梳理了我国高校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开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级学科方向到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开设“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的发展过程,深入讨论了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培养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人才的必要性,对可以支撑该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参考框架及实施建议。

图片 20.png

在题为“外语学科建设进路与教师发展”的主旨发言中,西北师范大学曹进教授指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提高教学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顺应外语教学新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等方面。他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应紧紧围绕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的需要,通过教学、科研、服务、文化传播、合作交流五位一体策略,实现高校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协调统一,相互促进。

图片 21.png

集美大学张海燕教授主旨发言题目为“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她以阅读教学设计为例,从信息组织图类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辅助图类阅读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组织形式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师范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图片 22.png 

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刘蓉在题为“专业认证背景下外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主旨发言中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分析了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强调要基于产出导向、实践取向和“三全育人”理念,从建立健全外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的实践属性、建立“U-G-S”协同育人机制三个方面有效推进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

图片 23.png

贝尔格莱德大学伊比利亚系西班牙语和社会语言学杰琳娜•菲利波维奇(Jelena Filipović)教授在题为“外语教师教育的超学科范式:学习社区建设中的知识、参与和赋权”的主旨发言中指出,要基于自上而下的语言管理,从强加的“国家课程”走向自下而上的语言领导,鼓励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共同学习,创造出与个人、家庭、地方、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相关联的知识体系,使“百科全书式知识”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为课堂内外的个人和集体体验拓展教育发展空间。

图片 24.png 

在题为“从新手到资深:对中国EFL教师专业知识的洞察”的主旨发言中,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利教授根据对中国英语课堂的观察和研究,深入探讨了区分新手教师和资深教师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教师发展模式,为师范人才培养、角色转变、后期发展提供了路径思考。

图片 25.png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袁筱一教授作了题为“师范类高校外语学科的使命与任务”的主旨发言。她从师范类高校外语学科在新形势下的任务出发,结合师范类高校的特殊性,对师范类高校外语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

图片 26.png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教授在题为“师范类外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探索”的主旨发言中从教学理念、目标设置、教学方法、情景创设等方面,对师范类外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新时代师范类外语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 27.png

在题为“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缺失与对策”的主旨发言中,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永祥教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反思,从教材、教师、学生以及英语语言测试的角度,分析了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缺失,探讨了本土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与路径。

图片 28.png

岭南师范学院吴晓春教授围绕“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进行了主旨发言。她强调,新时代外语人才应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应具备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建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应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能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的人才;应行走于信息技术的前沿,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图片 29.png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付安权教授在题为“新时代高师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创生:内涵与策略”的主旨发言中指出,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呈现出新特点,亟需革新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从传统PCK向TPACK转变,通过创生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发展,促进教师创新使用当代最新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师范教育和中小学外语课程教学发展。

图片 30.png

邯郸学院魏晓红教授围绕“课程思政‘五进’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以‘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为例”进行了主旨发言。她以《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为例,围绕思政“五进”的教学环境、课程教学思政、实践效果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完善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为师范院校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路径。

图片 31.png

宜宾学院樊军副教授的主旨发言题目是“‘学生中心’理念下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教’与‘学’”。他着重分析了针对目前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思政教学中“教”与“学”研究的不平衡现象,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树立“学生中心”理念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强调,通过“调”“融”“追”三种途径来实现学生在英语写作课程思政课堂上高质量的“学”。

图片 32.png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曹曦颖教授围绕“一精三会、实创合一:师范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展开发言。她以四川师范大学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例,从人才培养方式的优化、课程体系的完善、实践平台的搭建、评价体系的改革、师咨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就新时代背景下师范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问题展开深入闸述。

图片 33.png

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师范类院校委员会主任委员苗兴伟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并对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承办此次论坛所做的精心筹备和缜密组织给予了肯定并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会议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探讨了外语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29位与会教授为外语学科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并为外语学科专业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论坛成果丰硕,具有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将有力促进师范类院校的外语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苗兴伟宣布了第五届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高端论坛将由东北师范大学承办,第六届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高端论坛将由岭南师范学院承办;2023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师范生素质风采展示活动”,在四川师范大学举办“师范类研究生论坛”,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最后,佘振华代表承办单位再次对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及参会专家、学者、教师及学生代表、会务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宣布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第四届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高端论坛暨语言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本次论坛围绕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的前沿命题,在新文科理念引领下,充分认识了新时代师范院校的战略地位,积极响应、认真落实了新时代的强师计划,立足自身基础建设、内涵发展,以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为主线,对标一流学科、一流专业标准持续发力、不断进步,为建设中国特色师范教育,持续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反哺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和顶层设计作出了新的贡献。

图片 34.png




编辑:学院党政办∣文字、图片:李庆莹、庄颜、肖笛∣来源:外国语学院∣初审:曹曦颖∣终审:马川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