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登录.png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第七届认知翻译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
  查看:538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0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第七届认知翻译学研讨会”在我校成龙校区隆重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蒋文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长江学者、西南大学文旭教授发表大会讲话。此次研讨会开幕式由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曹曦颖教授主持,来自内地与澳门三十多所高校的近百名认知翻译学专家和青年学子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在开幕式上,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蒋文涛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总体情况和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态势,强调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和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都离不开高水平翻译研究的发展和高质量翻译人才的培养。

随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委员会会长文旭教授回顾了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历程,指出了研讨会主题“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认知翻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期待此次研讨会能够推动认知翻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开幕式主持人、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曹曦颖教授代表学院向所有参会专家、青年学子和关心学院翻译学科发展的同行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参加此次会议的境内外知名认知翻译学专家。

开幕式结束后,西南大学文旭教授、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华侨大学卢植教授以及阿哥德大学Sandra Halverson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报告,西北师范大学曹进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李占喜教授、广州华商学院王宏军教授分别担任主旨报告主持人。文旭教授剖析了情感认知的翻译难点与策略,涵盖理解、调节等跨文化因素。李德凤教授及其团队通过核磁影像的视角,探讨了二语与本语的习得关联。傅敬民教授聚焦新时期译者能力,剖析了时代变迁下的能力概念演化,辨析了译者身份认知偏差,阐述了新境遇下译者能力体系的建构,对翻译教育革新提出了前瞻导向。卢植教授详述了“翻译腔”与“源语透过”认知生成。Sandra Halverson教授通过线上方式分享了认知翻译与口译理论,阐释了该理论的必要性与呈现方式。

2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王建华教授、西南大学肖开容教授、同济大学吴赟教授和四川师范大学曹曦颖教授继续做了四场主旨报告,西华大学李国宏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黄驰教授分别担任主持人。王建华教授宏观阐释了视听翻译中的认知要素,展望了技术与信息辅助下的翻译未来,分析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趋势。肖开容教授探讨了文化认知视角下的翻译复杂性,特别是中西文化差异和民族文化差异。吴赟教授阐明了中国科技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回顾了其历史进程与提升策略。曹曦颖教授通过社会学视角对比分析了佛经与圣经翻译,揭示了二者对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

除了主旨报告,本次研讨会还设置了三组分会场,分别围绕“文学与文化翻译认知研究”、“翻译技术与翻译认知实证研究”和“翻译传播与翻译教学认知研究”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共有37位专家和青年学子提交了论文摘要,并做了分组发言与研讨。

27日上午11时,研讨会进入闭幕环节。此次闭幕式由我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佘振华主持。张家界学院汤敬安教授、四川文理学院刘彦仕教授、西南医科大学王琳副教授分别汇报了分会场的研讨情况,西北师范大学曹进教授为本届研讨会做大会总结,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代表下届认知翻译学研讨会的承办单位发言。至此,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第七届认知翻译学研讨会于我校成龙校区尚美楼圆满结束。

【编辑:章子雪 唐梓涵 陈雪 柯菲雪 李天奇|初审:佘振华|复审:佘振华|终审:曹曦颖】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