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与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的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继本学期伊始签订了院校见习基地合作协议后,我院于2014年3月18日在文渊楼阶梯教室又与该校签订小语种教学合作协议。


根据该协议,我院将派出老师进入小学,分别在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开设日语、法语和葡萄牙语课程。这样,除了常规的英语课程之外,该校又另开设了3门外语课。以前在大学和高中才有的“二外”课程,如今在小学也有了,这一创新性的由大学与小学共同开设第二外语的举措堪称全川先例,是标志性的外语课程改革举措。
双方对于开设“二外”课程分别在前期对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调研,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支持。很多家长认为,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多学一门外语,更好地开发孩子们的语言潜能,为进入中学、出国留学打下基础,还可以多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尽早具备全球化视野与国际交流能力。
本次强强合作,无疑将进一步发挥我院在多外语教学方面的资源优势,实现教师教育多语种化与从小学到大学外语教师培养的全覆盖,更好地引领和服务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也有助于附属实验实现“大学中的小学,小学中的大学”的办学愿景。
我校浩文基础教育集团董事长彭久麒、副校长李树勇、人事处处长张绍平等领导参加本次签字仪式。我院院长助理张小平、日、法、葡语教师也出席了本次签字仪式。
新浪网、中国网、全搜索网、凤凰网、人民网、中国教育网、和讯网、长江网等网络媒体以及《成都商报》、《教育导报》等平面媒体、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等报道了本次签字仪式。
附:孔令翠院长在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亲爱的小朋友们、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Good morning!
翘首以盼、激动人心、见证辉煌的多语种教学合作协议签字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份协议虽然不长,但我们认为却在成都、四川乃至全国的小学外语教育史上却具有标志性意义。众所周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就在成都,在我们身边,双语乃至多语小学早已不是新闻,但是由大学的外国语学院与小学合作联合举办多语种外语教学无疑是新闻,今天众多新闻界朋友前来捧场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意义非同凡响。我认为,它的意义不完全在于打破了外语教学中英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而形成了多元外语教学的新格局,而在于打破了大学与小学的界限,将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的多语种教学资源与小学对多语外语教学的渴求相结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附属学校“大学中的小学,小学中的大学”的办学宗旨,也为我们接触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和服务基础教育搭建了一个优质平台。
这次协议的签署,应该说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周密策划、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早在去年上半年,我们就开始对合作问题进行沟通,下半年又联合成功举办小学英语教学观摩与研讨会。这学期开学第一周,我们就签署了在附属学校设立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协议,我们的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从事教学实践。同时我们紧锣密鼓地进行多语种外语教学的精心准备工作。在这一切都到位后,我们才付诸实践,以确保多语教学合作取得圆满成功。当然,由于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工作,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去实践,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和支持。
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专门给家长和小朋友讲几句。首先,你们很幸运,因为在学校领导的英明决策下,你们从小学开始就有了学习两门外语的机会。对比一下自己,我们到高中毕业连一个拼音字母都不认识,更谈不上学习两门外语了。说实在话,我从心里羡慕甚至还有点嫉妒了。因此,希望小朋友们抓住机会努力学习,也希望家长大力支持孩子的外语学习。其次,希望小朋友们不要被两门外语吓倒。我们即将学习的第二外语,要么与汉语很接近,要么与英语很相似,很多地方都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世界上会多种外语的人才比比皆是,其原因就在于语言具有共性。第三,语言既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思维的方式;既是情感交流的纽带,又是文化的载体。多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多一双眼睛去观察世界,多一个大脑去思考世界,多一颗心灵去感知世界,多一种能力去领导世界。无论是个人的未来、家庭的未来,还是国家民族的未来,都将属于你们这些具有全球意识和视野、熟练掌握多门外语并且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少年英才!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