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登录.png

根植教育实践,盛绽生命芳华
——外国语学院“外援邦帮棒-行知”志愿服务队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2月29日
  查看:55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在“外援邦帮棒”项目中成长起来的志愿服务队

在外国语学院品牌项目: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赛金奖、国赛银奖项目、第九届四川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外援邦帮棒”项目中,有这样一支青年志愿者团队,他们立足外语和师范的学科特色,用学识付诸实践,践行“行知”精神,落实“一践行三学会”的要求,争做“四有”好老师;他们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团队成员分别是:龙宇、林洲涵、蒋孟君、唐浚航四位青年学子,致力于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做“行知”精神国际传播的种子,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水平,向世界讲述陶行知先生的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团队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让青年大学生在学好外语专业、掌握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深耕教育实践、培养教育情怀,践行“行知”精神。

二、追寻陶行知先生足迹,领悟优秀教育理念

为将学识付诸实践,实地感受“行知”精神,践行“行知”精神,2024年1月12日,团队追寻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赴重庆市合川区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开展现场学习(育才学校旧址)。1939年7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决心从教育入手,挽救国家危亡,在此创办育才学校。

01-团队合照.png

团队合照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由育才中学旧址古圣寺、陈列馆、逸少寨、碑亭及周子池等五部分组成。大厅门楣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联,昭示着众多教育工作者的一生写照,更彰显了所有教育工作者饱含赤子之忱的应有之义。年轻的成员们心怀崇敬,相继又参观了“陶行知雕塑”“陶行知经典语录”“生平事迹简介”“育才学校校史”“陶行知在育才时的教育实践”等五个展厅。

02-陶行知塑像.png

陶行知先生雕像

目力遍及陶行知先生生平到对祖国教育事业所做的实践,青年成员们深感先生的伟大贡献和崇高精神。毫无疑问,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的许多教育理念至今仍春风化雨般滋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传承土壤:

1.生活即教育: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对当代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提醒团队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陶行知生活教育.png

陶行知《生活教育》

2.社会即学校:先生认为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场所。这提示团队,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之内,而应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04-陶行知民主教育与社会主张.png

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教育与社会大学主张

3.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他们的行为应该是统一的。这对于当代教育来说,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实践,如何去解决问题。

05-主张教学做合一.png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念,主张“教学做合一”

4. 爱满天下:陶行知提出爱满天下,强调教育应以爱为基础,用爱去关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人生的美好。这对于当代教育来说,启迪着团队更加重视情感教育,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

06-题字.png

陶行知先生题字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们走出纪念馆,心澎热烈,久不能息。陶行知先生的伟大贡献和崇高精神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到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外援邦帮棒”团队将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勤力向学,加强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绵薄之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与更多的教育青年学子一道,沉到教育实践的大地,由种及芽,开出绽放灼灼芳华的教育之花。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学院分团委全媒体中心|文字、图片:外国语学院分团委社志部|终审:曹曦颖